絕歌
是一個日本非常知名的少年殺人犯,
(14歲就犯下兩死三傷的重案、因為未成年犯案、日本基於保護給他一個代號叫少年A)
重新回到社會後所寫的一本書。
很難形容這本書到底能不能稱做為好看?
想到他曾犯下的罪孽,我一點也不想稱這本書為好看!
但必須說他在少年療養院居住的那七年,應該是看了非常多的書,
所以不得不說他的文筆是真的蠻好的!
而且台灣也很難有變態殺人魔的側寫實錄,
所以當我知道他出了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非常想要看!
畢竟他在變態殺人魔世界排名裡面,是占了一席之地!
沒有一個介紹殺人魔的網站裡面會漏掉他的!
想要瞭解人心到底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會做出犯罪行為一直是我個人的興趣!
我一直都有時不時去搜尋連續殺人狂魔的介紹網站的習慣,有時也很難理解自己的心態,
有時候是為了防止自己成為被害人,有時候是為了防止自己成為加害人。
所以我常想了解什麼狀況下會成為犯罪現場,什麼心理狀態下會成為殺人狂魔。
我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想過要殺人的幻想?但我小時候卻常有想當連續殺人魔的幻想。
就算我不曾練習去當個殺人魔,但我的確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非常討厭人類!
我想知道那些人到底在哪個環節上出了錯?才會走上殺人魔的路。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
前半段他描述了當初的犯案心理,
從什麼時候他慢慢發現自己開始走偏,但是卻停不下來。
他一開頭形容自己是一個在學校不會被人注意的人,
我以為他是沒有朋友,但是沒想到其實他從小到大還是有幾個好朋友的!
但是他過於敏感又脆弱的心靈,即使是有好朋友他也無法相對的付出友情,也很難接受他人的善意。
基本上我覺得他是不接納自己,也不喜歡自己,所以在接受他人的善意時,反而感到厭惡。
他知道自己個性陰暗,不可能會人緣好,但是僅有的幾個好朋友他又覺得那只是因為對方跟他同病相憐而已。
所以也無法產生真正的友情。真正人緣好又陽光開朗的朋友,他自己又會疏遠對方。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狀態,因為發光的朋友會照出他的陰暗,
而他又無法忍受看到自己的陰暗,所以離開光線,他就不顯得那麼陰暗了)
他曾寫到小時候有個同學不講話,也是一個跟他一樣在學校是沒有朋友的角色。
他不但不是同病相憐,他反而是某天突然的想聽聽看這位同學的聲音,
所以沒來由的痛毆這位不出聲的同學,但是這位同學比他還要堅持,不管少年A怎麼揍他,
他也只是流下眼淚,用眼神哀求少年A放過他。
少年A說因為覺得這樣子很無趣,又真的聽不到這位同學的聲音,所以放過他了。
從這裡也看出當時的他也沒有同理心和同情心。
但是我卻覺得這是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練習,如果他對自己能同理和同情,
他也許不會這麼的不了解自己、厭惡自己以及這個世界。
後來他從解剖蝸牛開始,到練習殺貓(這段真的非常恐怖),
到最後殺貓已經不能滿足他了,他開始傷人、殺人!
當時日本社會強烈譴責他的家庭沒教導好他,尤其是針對他母親,
但是書裡面呈現的母親,卻跟外界以為的相去甚遠,
就像我們一般認為照顧孩子的好媽媽一樣的照顧他!
所以當這本書出來的時候,的確讓人很震驚,
大家震驚的是:這麼正常的家庭怎麼會教出一個變態殺人魔?
他的爸媽怎麼可能完全不知道他性格扭曲、充滿暴力?
其實書裡面是有一些蛛絲馬跡的,
但是那些小時候就出現的暴力行為,很容易被忽略,
或者是聽信孩子的謊言,以為只是朋友間的打鬧!
而身為讀者的我,最驚訝的卻是他被抓之後,
在監獄、收容所、到療養院遇到的警察、社工、甚至是家人去探監時,竟然是許多人跟他道歉!!
警察跟他說:對不起,沒有早點抓到你!
他的爸媽阿姨弟弟們,從沒有一句責備他的話!
跟他道歉,還鼓勵他以後要好好做人⋯
其實這些事情反而讓我動容!
也許社會上對他的批評咒罵絕對不小,
但是真正在接觸他和幫助矯正治療他的人,
能用這樣的觀念去接納他,相信他,幫助他!實在是很偉大的胸襟!
當他寫到他的父親去探望他的時候提出,日後出院,還是希望他回家住,全家一起好好過日子的時候。
他寫到:他明白父親真正的意思,父親不是相信他重生了,心底還會擔憂他會不會又幹下什麼罪行。
但是他至少理解我這個人裡面有某些可怕的無以名狀的一面,而包含這一面在內,
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接納他。
每每看到在發生那麼可怕的事情之後,還能有那麼多愛的力量去讓少年A感受到,
我都忍不住想哭。
我想,這在台灣是不可能的!
我們面對殺人犯,大概連父母都會拋棄他吧?
警察抓到他也會叫他去死吧?
所有社會上的人都能隨口說上:做了這種事就是該死。
但是我們的社會氣氛一直是這樣,然後呢?
讓殺人犯死了之後呢?還會有下一個殺人犯出來,
然後我們說著一樣的話....於事無補!
書的後半段是在描述他出社會重新做人的心境!
他同時也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能殺人?
他向許多跟他一樣的迷途青少年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你會遭遇到你自己都無法想像的無邊苦難!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是他用他自己出社會後的生活和心境,告訴讀者!
他曾經那麼鄙視的世界,那麼厭惡的生命,原來是那麼值得珍惜,那麼美好!
而他終於在大澈大悟後,愈想努力活下去,
就愈明白自己奪走的兩條人命有多可貴,自己的罪孽有多重!
他再也不能像一般人一樣活的問心無愧,必須一輩子揹負著這沉重罪孽的生活下去!
每當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就立刻想到自己奪走了別人享受這種美好的權利,自己怎能有權力享受生命而活著?
這樣的矛盾將充斥他這一生。(起碼在他寫書的時候他還這樣維持)
我連看了兩遍!!
看得出他深刻的反省,還有那麼多心理變化!看到最後是很感慨的。
真的!如果有人早點發現他的不同,也許他的人生不用走成這樣。
但他自己也說,他隱藏的太好,謊話也說的很真切,所以沒有人能發現他有問題。
他也怪自己,明明最知道自己有問題,卻沒有向外求助。
一味的自己承擔著,怕被別人知道,導致罪惡在他心裡萌芽。
對世界,對生命那無可掌握的恐懼,讓他一步一步走向罪惡。
我一直認為瞭解犯罪心理、瞭解罪犯,能幫助社會減少犯罪行為!
一味的把犯罪歸結到他個人或他的家庭這麼小的範圍,我們就會忘記我們自己的社會責任!
因為社會是一體的,別人做錯的事,可能會波及到我們!
瞭解犯罪心理、瞭解罪犯,不是只為了要同情他,理解他,幫他打什麼人權官司。
自從廢死聯盟被網民罵翻後,大家大概只能想到這些吧?
瞭解犯罪心理、瞭解罪犯是讓社會能夠從中去學習,我們日後要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少年A在知道自己有問題時,為何不向外求助?
社會有沒有給予他一種觀念:你是可以求助的?
我們到現在都還認為去看心理醫生一定是心理變態的、有病的、神經有問題的狀態下,
誰想求助?誰會覺得有問題應該對外求助?
自己解決不了就是丟臉,不是男子漢之類的概念難道不是阻止他求助的腳步?
我們以為罪惡跟我們無關,卻沒想過社會風氣也能影響到一個孩子對這社會的概念?
這又會越講越長越講越多了....
如果這本書能替他的罪惡彌補些什麼的話,我希望推薦大家去看。
除了咒罵他之外,也請多反思自己能為這社會多做些什麼?來防止這樣的青少年變成殺人犯!
PS:在這本書裡面也看到日本的獄政其實是發揮了很大的功效,
不是只是把犯人隔離起來,表示對他的懲罰。
他們也在這期間給予犯人心理上的幫助,也讓他學習一些生活技能!
事實上他出社會的時候的確也在走頭無路之時,
用在療養院學到的技能幫助他度過難關!
我們真的要反觀台灣的獄政!我們把犯人關起來是為了什麼?
只是單純的關幾年並不會把一個人變好!
我們有這一系列的幫助犯人出獄後能和社會融合的機制嗎?這很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