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我家樓梯間,見到二樓的阿嬤帶著小孫子出門。
小孫子帶著口罩一邊哭的很大聲,
阿嬤在一旁叫他~乖,一下下就好了。
因為他們下樓,我和室友上樓,
所以整個過程很短,
聽到的也只有這句話 「一下下就好了。」
於是室友問我:
「他們要去哪裡?為什麼小孩哭的這麼慘?」
我想了一會兒說:
「阿嬤一定是要帶孫子去打針。」
「是嗎?這麼晚了?」
「ㄟ~如果他發燒的話,不管幾點都要打針吧?」
「但是醫院這時間有開嗎?」
「現在幾點?」
「九點了。」
「九點醫院有開嗎?」
我想了想:「就算醫院沒開,也可以掛急診吧?」
「我覺得不是去打針。」室友說。
「為什麼不是,他帶著口罩啊!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帶著口罩,但我還是覺得這
孫子一定是感冒了。」
「因為打針不需要哭的這麼慘啊!應該是要去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才對。」
「不不不,一定是打針,只有打針才會讓小孩哭的這麼慘。」說完以後我就笑了
,也招了。我想起課堂上,老師說過,你的反應很可能是因為你的投射。
( 當然不全然啦!但是當反應很快又不容許有其他可能時,大部分會是。 )
這世界上這麼多種可能,你為什麼不猜A,不猜B,偏偏要說是C呢?
我想起來這個原則後對照我自己,我立即看見了自己的投射。
嘿~~我會說他一定是要去打針是因為,其實是我很害怕打針。
我是一個到了三十幾歲還是看見針頭就哭了的人,
只要護士拿著針頭走過來,或是開始用酒精擦我的手臂時,
眼淚就會掉下來的人。
今年內還發生過護士打針時,我本來是嗚嗚的哭,她一推藥水我就哇哇大哭,
不只是眼淚,連鼻水都流出來的笑話。
在一旁的其他病患都看呆了....
結果我一路哭到藥局,藥師用眼神詢問我朋友我是怎麼了嗎?
朋友還得不好意思的說:喔~~她剛剛打了一針。
所以當我看見小孫子帶著口罩又哇哇大哭時,我用我的經驗,我的世界,我的
想法來推斷,竟然就立刻說出他一定是要被帶去打針的結論。
因為對我而言還可以哭的這麼慘的事情,就是打針啊!
原來,我們這麼容易就用自己的眼光去論斷別人!
到底祖孫倆九點出門要做什麼呢?
猜半天也不會知道啊!
所以,真的想知道,就要問本人,不要用猜的!
這可是個很難改的習慣呢!呵呵!
但我願意努力嘗試,儘量提醒自己,少投射,多詢問。
不管是對朋友還是情人。